奧斯卡注定是要被人關注的,更何況今年有英年早逝的希斯·萊杰、風格怪異但絕對動人的《機器人瓦力》,以及甚至先前差點就和院線絕緣的《貧民富翁》,因此全球的目光都聚集到了美國,聚集到了那一群電影的制造者身上。盡管在不少人看來,《生死朗讀》比起《貧民富翁》更深入地探討了人性,《返老還童》的哲學意味遠遠超過《貧民富翁》,甚至連《米爾克》和《對話尼克松》緊湊的故事、密不透風的節奏感和故事都比《貧民富翁》精彩上很多,但最后的大贏家卻仍是《貧民富翁》。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不得不承認,《貧民富翁》占盡了天時、地利、人和。
天時:金融危機
越是金融危機,人們越想在電影里面享受安全、財富和愛情
在這個經濟危機、人心惶惶的時刻,奧斯卡的組織者和評委們似乎更加注重電影的夢想幻覺。高大英俊的“金剛狼”休·杰克曼引領的歌舞片段,一次次將晚會帶向高潮,無疑是想勾起大家對歌舞片的回憶,要知道,這是好萊塢黃金時代的招牌影片類別。或許我們應該把目光投向1929年開始的美國經濟大蕭條。金融危機之中,電影業反而進入了黃金時代,許多偉大的影片在那個時間段里誕生。尤其是1926年從中西部地區來到好萊塢的迪士尼公司,他們在這個年代創造了兩個永恒經典的角色——米老鼠和唐老鴨。
金融越危機,人們就越想通過電影這個方式來逃避現實,在這些成人童話里面享受安全、財富和愛情。而《貧民富翁》正是講述一個窮小子財色雙收的故事,在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這樣一個故事,顯然應和天時。
地利:第三世界
通過第三世界來滿足觀眾的獵奇心和同情心
經濟大蕭條期間,從警匪片到音樂劇、再到喜劇,好萊塢的電影擔負起維持美國人的價值觀的責任——個人主義、發展和進步。這種價值,在同樣處于金融危機的今天,不僅僅被美國人、同樣也被全世界的人所熟悉。
從今年的奧斯卡提名和獲獎名單不難看出,好萊塢謹慎地按照觀眾需求制造電影——它要給坐在電影院中的陌生人一種安全感。毫無疑問,好萊塢是全世界電影精英們的集中地,在這里,可以輻射到全世界的影市,所以近幾年,好萊塢已經把目光投向了第三世界國家,雖然有滿足觀眾的獵奇心和同情心之嫌,但也很可能表現出真正的人文關懷。相信大多數人都認為,《貧民富翁》就表現出了這種人文關懷。
人和:迎合美國
再度點燃了“美國夢”的熱潮,貧民也能成功
《貧民富翁》帶給觀眾的,不僅有速度和激情,也有美麗和生機,還有雖簡單但曲折的劇情,主人公愛情的相遇,這大概也是每個低落彷徨中的美國人最愿意看到的,因為它再度點燃了“美國夢”的熱潮。
所謂的“美國夢”,就是任何一個平民百姓,只要他(她)有膽量有實力且勤奮,他(她)總能實現自己的夢想。毫無疑問,《貧民富翁》的大獲全勝,正是因為沒有比這部影片的狂歡氣質更適合這個特殊的年份了。
的確,《生死朗讀》更深入地探討了人性,一個普通人,竟然成了納粹的幫兇,這個過程也更具探索性;《返老還童》可能更適合中產階級的趣味,優雅、沉悶中逐漸積蓄情緒和力量;《米爾克》和《對話尼克松》都是重現真實歷史的影片,都關注的是政治人物,而且都把鏡頭直接對準國家的執政系統,體現的是一種知識分子的良知。但對于《貧民富翁》而言,它們都過于“端莊”了,民眾需要的就是《貧民富翁》式的狂歡,尤其在這個金融危機的年代。所以《貧民富翁》的勝利,是大眾的需求所致。
■延伸閱讀
《貧民富翁》3月底上映
記者昨日從中影集團獲悉,中影集團已經加緊了《貧民富翁》的引進計劃,該片預計會于3月底在內地上映。而其余影片,則基本無望:帶有強烈魔幻色彩的《返老還童》,影片長度和劇情等方面,都令該片在內地難覓知音;《生死朗讀》中大量必不可少的性愛場面;《米爾克》中的“斷背”鏡頭;《對話尼克松》過于濃重的政治意味,都是上述影片與內地觀眾之間的一個隔閡。不出意外的話,上述4部影片都只能以DVD的形式與內地觀眾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