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本山憑借作品《不差錢》再度蟬聯春晚小品王。“巴蜀鬼才”魏明倫對此提出質疑:“我覺得今年語言類節目的一等獎應該空缺,《不差錢》和趙本山以往的小品相比水準下滑得太厲害了。”“這個小品要說有什么作用,我看就是為他的徒弟做了很好的廣告。”(2月9日人民網)
本人毫不保留地認同“鬼才”的意見。被觀眾寄予厚望的《不差錢》的確沒給人帶來多少驚喜。筆者以為,此次趙本山蟬聯小品王無關藝術精湛,而是與其他小品太不爭氣,以及趙本山十幾年來在春晚小品領域建立起來的超強魅力與人氣有關。一言以蔽之:趙本山封王除了對手太差,就是老本太硬。
通常,我們衡量一個文藝作品成功的標準,除了要看演員的表演水平,更要看作品內容的精彩程度。《不差錢》雖然從形式上不乏滑稽搞笑,趙本山兩位高徒的才藝展示也能博人眼前一亮。但是,誠如巴蜀鬼才魏明倫所說的,小品內容太過粗糙、隨意,既無亮點,也無新意。
好的小品應該入腦入心,不僅要引人發笑,更要讓人在笑聲中得到啟迪,受到教益。我想這一點無需提醒,趙本山應該比誰都明白,這些年春晚雖然還在年年上,可藝術水準連年走衰卻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提起老趙的小品,不少人還會念念不忘《拜年》、《三鞭子》、《策劃》、《功夫》、《賣拐》等耳熟能詳的作品。這些作品既貼近百姓,貼近生活,又不失藝術的加工提煉,在充滿趣味的幽默與調侃背后,除了讓人感覺身心愉悅,也能感受到一種布善抑惡、激濁揚清的情緒與力量。
觀眾心里有桿秤,只有精心打造的作品才可能真正打動觀眾。粗制濫造只能讓藝術耗散,人氣流失。據《沈陽晚報》透露:小品《不差錢》是趙本山“歷年來創作時間最短的作品。”作品是1月6日夜晚,趙本山在本山影視基地開碰頭會時突然間想到的一個題材。可以想見,這個屬于“妙手偶得”的作品,從醞釀到上演總共才用了半個月的時間,內容粗糙應該也在情理之中。
除此之外,現在的趙本山已經不是20年前那個扛著10瓶茅臺酒到北京進行春晚公關的趙本山。功成名就之后,老趙已經身家數億,擁有自己的影視公司,也有了自己的演出團隊和常年的演出舞臺。這個時候如果還想要求他像當年那樣對春晚充滿熱情和激情,就未免有些不靠譜了。
但是,趙本山還在一如既往地參加春晚。雖然年年發誓不上,但年年春晚還是沒缺了他。細分析一下,老趙是一個精明的生意人,他知道自己的電影還需要大的平臺推介,自己的弟子需要大的平臺宣傳打造;他更知道許多春晚的贊助商每年都在點他的名字投放廣告,如果不上春晚不僅是“對不起”央視,也是和自己的利益過不去。
事實上,自小品《賣拐》之后,趙本山就在走下坡路。觀眾的批評聲也是不絕于耳。但是究于老趙曾經給觀眾帶來的快樂,以及給中國小品帶來的不可磨滅的貢獻,他的小品還是年年獲大獎。然而,趙本山應該明白,觀眾喜愛的是能夠給他們帶來藝術享受與精神愉悅的趙本山,不是坐吃老本,身在春晚心在生意場的趙本山。
趙本山不能老活在觀眾的回憶里。如果真的無心創作,拿不出好作品,還是就此告別春晚。畢竟對于一個文藝工作者,他的職業聲譽還是最重要的。如果那一天,觀眾真的對老趙厭倦了,不等自己告別,春晚也會主動來告別他。這樣一來,受損的不僅是老趙苦心經營的半世英名,也會是他那需要人氣支撐的影視文化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