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爾·博特諾(格萊美現任主席)
格萊美近年來一直想與中國拉近關系,讓更多人了解它。其實除了每年一屆的頒獎之外,格萊美還有很多活動,可能是中國聽眾不知道的。比如,我們有與學校聯合進行的音樂教育活動,還有公益慈善演出等。2008年9月,位于洛杉磯的格萊美博物館已正式落成。所有這些在美國進行的事情,如果有機會,我們都愿意讓它們落地到中國,與中國聽眾分享。
從2008年開始,我們還首次開始了格萊美冠名的巡演,讓格萊美當屆獲獎者與聽眾見面。這個巡演在美國非常成功。我們也在研究把這個巡演帶到中國來的可行性。屆時除了格萊美獲獎者,我們還會邀請中國藝術家參加演出,這應該是一個對兩國音樂文化交流非常有益的事情。
本屆格萊美入圍名單中,作曲家譚盾、設計師蕭青陽、古箏家李煒、鋼琴家陳克蘭、琵琶家吳蠻都是華人。此前,馬友友、郎朗、宋祖英等藝術家也都分別獲獎或提名。這是好的一面。但同時也可看到,現在華人藝術家入圍的基本都是器樂類獎項,而不是流行類。美國聽眾包括我在內,很少有人知道什么華人音樂人。最大的問題就是語言。當然,法語、德語音樂人美國聽眾也很少聽說。這從音樂角度來說不是一件好事情。
但隨著科技特別是因特網的發展,其實中國音樂人與格萊美已經沒有距離了。以前格萊美入圍標準之一就是你的專輯必須在美國唱片店銷售。這對中國音樂家來說是非常難的,機會非常小。但現在有了iTune等在線平臺,中國音樂家可以通過網絡把音樂賣給美國聽眾,這樣就達到了格萊美入選的基本標準。我認為這是一個很值得中國音樂家和中國公司重視的變化。
雖然我來中國時間不多,但從各方的了解我還是注意到中國音樂從業者對歐美風格和技術是比較崇拜的,中國的年輕人也愿意去廣泛地聽歐美音樂,特別是隨著網絡的普及。格萊美也希望從這個方面,讓美國優秀的技術人才來中國進行交流和培訓。也許就有哪個大腕制作人發現了有才華的年輕人,帶到美國去錄制一些英文作品,以便開拓美國市場。當在美國市場有一定知名度后,我相信美國聽眾也會對他演唱中文歌曲有興趣的。
奧運會對中國音樂來說是個很好的機會,經過奧運期間的反復播放,全球觀眾都會對中國的音樂埋下感情的種子。不過我一定要補充一點,希望中國音樂人找好平衡。學習歐美是不錯,但中國本身五千年的傳統文化如果沒有好好保護和利用,而是被丟棄則是一件很遺憾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