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娛樂網獨家授權稿件 未經作者允許禁止轉載!
許多網友在春晚之后就開始對小沈陽開火,一頓數落,并從他的走紅一路歸根到中國藝術的失敗上和中國人“低俗”的欣賞水平上來。筆者對此有不同的看法。
首先,春節是中國傳統節日,在這一天,中國人習慣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團圓飯。春節期間,忙活了一年的人們希望好好得到休整,享受一下天倫之樂。而春節晚會之所以成為家家戶戶每年的保留節目,不管罵得多慘烈都會不自覺的打開電視機,為了什么?不就為了圖一個樂,一個氣氛嘛。而小沈陽,他給大家帶來了歡樂,這就完成了他在那個舞臺上的使命,這就是他的價值所在。我們觀眾,到底大多都是普通老百姓,在繁忙的工作稍息之后,總希望在有限的時間里得到更多的快樂,小沈陽的表演詼諧幽默,他這也不失為一種貢獻。中國人的欣賞水平低俗,悲哀,只因為有小部分人沒有這個高度卻非要摘架子上的葡萄,“哎喲哎喲”的叫著最后卻還是失敗。而京劇,這是中國的國粹,把小沈陽的男扮女裝和京劇中的老生花旦放在一起是絲毫沒有可比性的,二者的目的性不一樣,所背負的意義不一樣,受眾也不一樣,所以,若把他們放在一起比,未免也想太多了吧。
藝術這個詞,包含著太多太多的大類和小類,隨著社會的進步,這個詞必將轉變成更大的容量。人要往前看,不能死守著舊思想過一輩子,這不值得。多次提到“粗俗”二字,不禁讓我對“雅致”多了幾分好奇心。是否非要家中堆滿莫扎特的奏鳴曲,肖邦的圓舞曲,還有一箱子一柜子的古書畫卷,才算對得起“藝術”這個詞呢?一個“跑碼頭”的農民,他是自己劃著船就劃到春晚的舞臺上來的嗎?您的條件和生活背景都比他好,但是為什么您就只能在自己的博客上發發酸,而人家可以受到大家的喜歡呢?當然,您也可以說自己不稀罕這些,我也想說,吃不到的葡萄總是酸的。侯寶林老師的相聲好看,他批評了這個社會的丑陋之處,這是他的特色,也是他的藝術成就。假如每個人演小品說相聲都要以“社會黑暗面”為大標題,那全中國人民的笑中都是帶著淚的,難道這就是您想要達到的效果?您說小沈陽是“人妖”表演,丑化中國人。對一個人的美丑起決定性作用的是自身,而非外因,不存在“丑化”這一說。要我覺得,做人首先要有一顆寬大包容的心,否則就算這個人外表再光鮮亮麗,也只不過是個道貌岸然的家伙,內心指不定丑到什么程度呢。
不過我覺得,一個對社會現象充滿著抱怨,一個文章中到處說別人“粗俗”的人,跟“高雅”兩個字似乎也沒多大關系。個體差異是很正常的現象,更何況中國13億人,眾口難調,非要人跟您一樣喜歡“雅”的東西,實在不太可能。而且“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也告訴我們,現在人們的口味普遍比較“俗”,當然也可以認為“真理掌握在少數人手里”,只是這種課題的“真理”,不知幾億年以后才能有個定論。小沈陽的成功是“有人托”,但您也不要忘了,機會只會降臨到有準備的人的頭上,他有這個實力,別人才會“托”他,他有這個“笑果”,才會一炮而紅,受大家的歡迎。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長處,不管怎么樣,有長處總歸是好事,不能用自以為高格調的品位來恥笑別人的才華。給您一頂破帽子,給您穿上一破中山裝,再給您一幕后推手,您就能成“趙本山”?別人的優點,我們應該看到,倒不是說要學他裝瞎子或者演小品,就他那從一個“跑船小工”到現在的“小品大王”之間的奮斗歷程,就足夠我們學了。
當今社會最缺的就是“歡笑”,大俗就是大雅,假如能把您逗樂,何不粗俗一回呢?文/龍貓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