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北京晚報》報道 為了博得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評委的青睞,順利將奧斯卡小金人捧回家,電影人必須采取經過實踐檢驗被證明是行之有效的策略。無論是《我的左腳》中的丹尼爾·戴·劉易斯、《費城故事》中的湯姆·漢克斯還是《莎翁情史》中的格溫妮絲·帕特洛,所有奧斯卡得主均符合一整套不成文的標準,也就是所謂的“奧斯卡規律”。就像女人鐘情于個性男、男人拼命追求“花瓶女人”一樣,學院也有屬于自己的一套評選標準。如果電影人能夠常握標準,小金人是能算出來的。
將鏡頭對準納粹
學院向來對再現歷史情有獨鐘,而展現納粹德國的劇情片更是在最大程度上博得他們的青睞。1994年,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執導的《辛德勒的名單》狂攬7項奧斯卡大獎,其中就包括含金量最高的最佳影片獎。2006年講述納粹圖謀用偽鈔讓英國金融陷入癱瘓的《偽鈔制造者》,也順利斬獲最佳外語片獎,奧地利電影人得以第一次品嘗到問鼎奧斯卡的味道。這一年,講述納粹戰犯審判的《生死朗讀》有望借助這種優勢稱雄奧斯卡。在此前結束的奧斯卡提名爭奪中,該片共獲得包括最佳影片和最佳女演員(凱特·溫斯萊特)在內的5項提名。
古裝劇博得更多掌聲
正如上文提到的,奧斯卡評委更傾向于為講述歷史的影片投出寶貴一票。在奧斯卡征途中,將鏡頭對準伊麗莎白女王時代的影片表現頗為搶眼:1998年的《莎翁情史》共拿下7個獎項,其中包括最佳影片和最佳女演員(帕特洛)獎;同樣是1998年的《伊麗莎白》及其2007年《伊麗莎白2:黃金時代》雙雙拿下一系列奧斯卡提名,并分別獲得最佳化妝和最佳服裝設計獎。這一次,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執導的《調包嬰兒》有望延續這種傳奇。
丑女無敵 丑男當道
“丑化”自己是電影人需要嚴肅對待的一種獲勝策略。為了抱得“金人”歸,電影業一些最具吸引力的性感女星往往本著為藝術獻身的精神,盡可能將自己“丑化”,以在最大程度上顛覆在觀眾和影評人中的固有形象。為了拍攝《男孩別哭》,希拉里·斯萬克甘愿減肥數磅,以符合角色需要,憑借在片中飾演的角色,她最終如愿以償地戴上影后桂冠。
與魅力十足的女星一樣,好萊塢的帥哥級男星也同樣憑借丑化自己的策略,博得學院評委的青睞。作為其中的佼佼者,賈維爾·巴登曾憑借《老無所依》一片獲得奧斯卡最佳男配角,雖然出色的演技是成功問鼎的基石,但巴登詮釋的留著電影史上最丑陋發型的可怕男人也為他的勝出做了不少貢獻。
身殘心殘角色易獲獎
演員詹娜·馬羅尼曾表示:“學院就是喜歡已過世以及身有殘疾的歌手。”事實上,在奧斯卡大戰中,如果一個身體或心理殘疾的角色能夠打動觀眾,學院便極有可能向飾演這個角色的演員“俯首稱臣”。
回想當初,迪卡普里奧正是憑借在1993年影片《戀戀情深》飾演強尼·戴普有心理缺陷的兄弟,第一次獲得奧斯卡提名。這一次,獲得本屆奧斯卡提名的《熱帶驚雷》對電影圈進行了無情的諷刺,影片利用佩恩主演的《我是山姆》在奧斯卡征途中的失利揭示了這種“崇殘”現象。
添加字幕不可或缺
在奧斯卡這個電影競技場,語言也自然而然地成為“外來和尚”問鼎獎項的一大障礙,如想打動異國觀眾和評委芳心,他們必須首先過語言關。從這個角度上說,在影片中添加字幕就不失為一種更為明智的舉措。
1998年,意大利語影片《美麗人生》除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殊榮外,也當仁不讓地拿下最佳電影配樂和最佳男演員獎。這一年獲得奧斯卡提名的《貧民富翁》,雖然影片對白以英語為主,但為了幫助觀眾了解劇情發展,在影片中添加了英語對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