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30年,人們的休閑娛樂也發生著巨變。在最近很多傳媒組織的有關評選活動中,鄧麗君、李宇春作為流行音樂的代表人物,歷史作用受到充分的肯定。她們不僅僅是作為歌手被載入史冊,更是作為時代變革、觀念沖突中人們進步的選擇被歷史銘記。記者 熊火苗
從偷偷傳唱到想唱就唱——彼時鄧麗君 此時李宇春
鄧麗君:“靡靡之音”風靡神州
曾先生從上個世紀80年代初開始喜歡鄧麗君。2004年的一個夜晚,四十出頭的曾先生心血來潮,在中心城區的一個卡拉OK廳外貼了一張“告示”:請喜愛鄧麗君的歌迷于周末晚在此相聚。沒有想到,那天晚上到了30多人。
2008年12月18日,在這個特別具有紀念意義的日子,曾先生再次承頭,在市青年中心組織了一場“鄧麗君歌友演唱會”,吸引了來自各區縣的50多位歌迷,共同緬懷青春。一位叫“霞姐”的歌迷告訴記者,當年因為在公開場合唱了鄧麗君的歌,她被單位勒令辭職。
對于今天相當多四五十歲的國人來講,鄧麗君三個字代表著他們的青春。
上個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國門剛剛打開,臺灣歌手鄧麗君出現在人們視野。她帶來的是大陸年輕一代從未接觸過的溫情訴說,她的穿著打扮、她的敘述方式、她傾訴個人感情的歌曲,都讓人耳目一新。對于一直接受革命歌曲熏陶的人們而言,鄧麗君是當時唯一的個性選擇,她開啟了他們的情感世界。人們開始注重訴說個人的私密情感,偷偷傳唱她的歌曲。
當時掌握話語權的專家們將鄧麗君批為“靡靡之音”,把那些傳唱鄧麗君歌曲者看做情趣低下、沉迷聲色的可恥的“小資產階級”。但這一切都無法阻擋人們渴求真心訴說的欲望、無法阻擋鄧麗君風靡神州,正如風雨可以摧殘花朵,但阻擋不了春天。
今天的80后、90后無法想象,鄧麗君在當時的意識形態領域所引發的軒然大波。因為對于他們來說,想唱就唱是很自然的事。
輿論批判過鄧麗君、打壓過李谷一、質疑過崔健、炮轟過蔡國慶、嘲笑過周杰倫……這些,都無法改變鄧麗君周杰倫等人追隨者眾多的事實。所謂的主流、專家,他們對新生事物的敏感和接受,總是遠遠落后于年輕群體。
在一次又一次新舊觀念的沖突中,歷史都做出了進步的選擇。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代言人。從2005年夏天開始,站在風口浪尖的,是一個清新帥氣的女生——李宇春。
李宇春:真實之美、個性之美
2005年8月,在四川師范大學就讀的眉山學生“明天”和中國成千上萬的人一起淪陷:為了支持“超級女聲”選手李宇春,他們把投票服務器擠癱了。從個性的李宇春開始,歌迷也有了個性的名字——玉米,而不再簡單地以“XX迷”稱之。
你可以不喜歡李宇春,但你不可能不知道李宇春。她顛覆傳統審美,紅得讓人咋舌,舉世皆驚。
出道僅三年,李宇春開了十場個唱,場場爆滿;她的唱片總是占據銷售排行榜榜首;無論與多少大腕同臺,她總是得到最熱烈歡呼的那個人。
她和她的玉米們,開啟了偶像和粉絲相輔相成的新紀元。
如何把對偶像的支持化作更大的力量、讓愛灑向社會?她的歌迷們成立了“玉米愛心基金”,隸屬中國紅十字基金會,這是大陸首個以歌迷名字命名的慈善基金。讓中國紅十字基金會的官員們瞠目的是:玉米愛心基金成立之日,太多捐款的玉米把捐款網站擠癱。這種情況還發生在每年李宇春的生日之際、以及5•12大地震后。成立僅一年多時間,玉米愛心基金募集到李宇春和她的歌迷們捐出的500多萬元善款,救治了多名白血病兒童,捐建了多個衛生站、衛生院。
著名編劇王海鸰在談到李宇春現象時感慨:她是不是后無來者我無法預見,但毫無疑問,她是空前的。
研究不喜歡穿裙子的李宇春為什么受歡迎是無力的,答案太過豐富——因為她形神兼備地“歌唱”而不僅僅是“唱歌”,因為她在舞臺上睥睨一切的王者姿態,因為她真誠善良羞澀謙讓,因為她堅持自我絕不逢迎,因為她外表前衛卻內秀傳統&hell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