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荊玉
正如梁靜茹所說——風箏有風,海豚有海。歌手有什么?唱片銷量排行榜而已。事關歌手的人氣、音樂口碑、發展前景,唱片公司屢屢不得不出手干預。所以在華語唱片工業核心創業區的臺北,偽造唱片銷量的做法屢見不鮮。一旦涉及買榜,即便是周董也怒不可遏,曾經憤然披露蔡依林的唱片公司為銷量造假,引發了軒然大波。
本周四,周杰倫跟王力宏發起“拒買榜自律公約”,吁請歌手們及經紀人自律,唱片銷量別摻假。周董跟王力宏的唱片銷量有保證,樂壇地位已經牢固,站出來呼吁自律,自然行有余力。然而對于“事業上升期”的歌手來說,這份公約頗為空洞——它沒有約束力,只是建立在唱片公司的良知上。從音樂頒獎禮、唱片銷量、在線下載數量,流行音樂的諸多環節都有難以限制的弊病,這份自律公約能起到的作用有限。對那些二線歌手來說,自律只有壞處沒有好處,唱片公司自然沒有興趣附議,甚至王力宏自己也缺席了當天的發布會。
從歌手的音樂良知到歌迷的耳朵之間,有一段漫長的彎路要走,期間不可避免各種關于商業的妥協。失蹤多日的陳楚生本周終于發布聲明自己很好,但不提隱居原因,不提跟天娛解約,不提何時復出。強勢如陳楚生,也無法挨家挨戶兜售自己的唱片,最終他還是要回歸唱片公司旗下,不是天娛就是華誼。區別在于,天娛要求陳楚生妥協多一些,華誼可能要求的妥協少一些。
唱片公司的各種手段,歸根結底是為了迎合歌迷的口味而已。到底是先有成熟的、有保護知識產權意識的歌迷,還是先有規范的、堅持音樂質量和良心的唱片公司?這個問題殊難回答。周杰倫說樂壇臟了,歌迷也哀嘆自己的偶像受了委屈。一個讓歌迷、歌手都不滿意的樂壇,只能說明這個圈子的音樂哲學和商業規則,已經到了左支右絀的境界。新年的第一個周已經過去,我們還要在歌手、唱片公司、歌迷互相推諉的聲浪中,繼續鼓起勇氣迎接華語音樂新的動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