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蘭芳》上映了,它正經歷著令人眩暈的票房熱浪。《梅蘭芳》首周末票房4218萬元人民幣,章子怡預言它過1.5億毫無問題。但同時,無論媒體還是觀眾,都對黎明的演出是不是精彩、電影后半部分是不是有點悶、梅家人是否限制了陳凱歌創作的自由等問題持有疑問。日前,導演陳凱歌接受《南都周刊》的專訪,一一回應了觀眾的質疑。
質疑
黎明的梅蘭芳到底演得好不好?回應:大家會慢慢體會到他那種內斂的功力
記者:很多媒體的報道說有笑場,后半部沉悶,甚至有人中途退場。在我收集回來的問卷里,對成年梅蘭芳的扮演者黎明有兩種看法——— 有一個人就寫,我覺得黎明才是真正的翩翩佳公子;但也有很多人說,黎明不合適,太高大,演法也比較硬,不能相信他是舞臺上的花旦。您怎么看對黎明的批評?
陳凱歌:首先我舉一個小例子。我們在臺灣做了試映,侯孝賢導演他們都去了,特別提到黎明的表演,認為他是用內功的演員。還有就是一個日本的發行人,他說我們一直從漢唐時代起,就學中國的“道”,黎明演的這部分我們看到了這個東西。梅葆玖先生對我只有唯一的一個囑托,就是——— 別把我父親演狂躁了。我認為他是非常著重地肯定了黎明對梅蘭芳的塑造。
我覺得有分歧是因為,大家每個人在自己具體的生活環境里面,看電影的心態不一樣,有的觀眾是想尋求比較強烈的感官刺激,那么這樣的話可能在黎明的表演上就不能夠得到完全的滿足。可是我自己就覺得,從一個專業演員的角度講,那就是拿捏得當,舉手投足之間都能夠表現得氣定神閑,這個是真正的難度。比較表面化的表演是黎明在整個創作過程中力圖避免的東西。所以梅葆玖對黎明的肯定很能說明問題。
質疑
《梅蘭芳》后兩段到底悶不悶?回應:整個戲都是大鑼大鼓就沒有節奏了
記者:有一點我和現場觀眾的感覺是一致的——— 在看第一段的時候特別high,您好像帶我走進了一個我沒見過的老北京。但是后面兩段說實話我沒有第一段那么high,而且我看到的一些評價,甚至覺得第三段講民族氣節講得悶了。為什么不能把第一段的那種拍法一直延續下去?
陳凱歌:這個戲啊,在結構上就很像是京劇本身。京劇開場一定要大鑼大鼓,對不對?但是整個戲都是大鑼大鼓,(那就)沒有節奏了。我們做一個電影要考慮它的節奏。它的真正精華所在,我認為是在他如何逐步地去克服他的內心恐懼,完成了一個淡定。
質疑
為什么不表現梅蘭芳的藝術造詣?回應:我就沒想在這部戲里張揚地表現他藝術上的成就
記者:《梅蘭芳》其實是一部傳記電影,但是跟我們看到的很多拍藝術家的傳記電影很不一樣。很多拍藝術家的傳記電影,會強調這個藝術家特別經典的舞臺表演,讓大家領略和欣賞。像梅蘭芳,為什么在這部電影里反而沒有?
陳凱歌:我是有一點點預先的考慮。我覺得這部戲里頭是寫人不是寫戲,我就沒想在這部戲里頭怎么樣張揚地表現他藝術上的成就。因為在中國,京劇一直是孤單單地活著,它跟民國時期的那個盛況很不同了。在這種情況下,我覺得我的筆墨主要是集中在他做人這方面。
質疑
梅家人對電影創作有沒有限制?回應:如果我用另一個方式去塑造,人家會說這是梅蘭芳嗎?
記者:有一件事是大家想知道的,或者說是很多人的揣測——— 這部電影是講梅蘭芳的,梅家人從一開始就有參與,會不會對您有很多限制?現在您要講一個人,而一個人他肯定是多面的,有光彩照人的地方,也有一些不那么愿意讓別人看到的地方。可能更多的人希望看到的是,這個人除了那些大,還有一些小。可是這個人已經被定位為一個偉大的人民藝術家,他的家人給您授權來做這個創作,您會覺得創作得不自由嗎?
陳凱歌:梅蘭芳是有性格上的弱點,這個性格的弱點,在片子里有多處的表現。不光他的恐懼,他是不是稍微有點怕老婆?他跟福芝芳的那種關系,和他走到孟小冬面前的不一樣,我覺得這是一個常人情態,他是真實的。我覺得不要成心去找他的污點,那也不符合我們中國人的傳統。
梅蘭芳這個人一輩子,好多時候挺無奈的。有朋友問,說你怎么不拍他解放以后啊?你說我怎么拍他解放以后啊!梅蘭芳受到很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