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黨”中兩個最重要人物分別是齊如山和馮耿光,這在電影中多有體現,而原型為齊如山的邱如白,更是讓孫紅雷演出了戲癡的癲狂。而另外的精彩則屬于戲份不多的王學圻,他的“十三燕”原型是譚鑫培。這三個人是梅蘭芳人生中,影響最重大的三位亦師亦友的人。□首席記者穆晨曦
馮耿光調控,還是掌控?
□飾演者:英達
戲外
馮耿光字幼偉,排行第六,人稱“馮六爺”。日本士官學校一期畢業,1905年回國。1912年中華民國建立后,任袁世凱總統府顧問兼臨城礦務局監辦,參謀本部高級參議,領陸軍少將銜。1918年3月任中國銀行總裁。1928年起任新華銀行董事長,聯華影業公司董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中國銀行與公私合營銀行董事。
戲內
英達演的這位“馮六爺”迷戀京戲,官商通吃,也是個傳奇人物,一直在銀行擔任高層,梅蘭芳抗戰時舉家遷往上海,也是聽從他的安排。
片中馮耿光曾拉攏梅孟之戀,歷史上也是如此,馮認為梅蘭芳老實厚道,不善理財,所以替他在銀行辦了最高利息的“特殊儲戶”,代為管理,大的開銷支出必須經馮的參謀核準。而福芝芳對梅蘭芳把錢全存在馮的銀行十分不滿,嫌他控制自己家財政大權,二人多有矛盾。所以當時馮撮合梅孟二人,不乏想跟福對著干的意思,但最終敲定“舍孟留福”的也正是他,可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十三燕讓位,還是讓賢?
□飾演者:王學圻
□原型:譚鑫培
戲外
譚鑫培在京劇史上稱“譚派”,曾經是第一代“伶界大王”。譚鑫培在60余年的演藝生涯中,上至宮廷王府,下至鄉鎮村野,天下一度“無腔不學譚”,贏得各種層次的觀眾。
譚派是流傳最廣、對后世影響最大、枝葉最為繁茂的一個藝術流派,在京劇史上始終被認定為老生行當中的主流派。后來的余叔巖、馬連良、言菊朋、楊寶森等重要老生流派都是從譚派衍化出來的。1905年,豐泰照相館于琉璃廠的土地祠,為其拍攝了《定軍山》片段,該片成為中國電影史上的第一部黑白無聲影片,中國電影從此誕生。
戲內
盡管歷史上的譚鑫培對梅蘭芳創新之舉表現寬容和鼓勵,但電影卻不這么講,片中年僅17歲的梅蘭芳開始動搖了與梅家有三代情義的老藝人“十三燕”的地位,二人打起對臺,當勝負已定,梅蘭芳勸說“十三燕”放棄演出時,卻遭到了“十三燕”一句“輸不丟人,怕才丟人”的拒絕。
清末戲園里,“十三燕”是伶界大王,黃馬褂、帽玉、鼻煙壺、成匹的褂子,慈禧賞的東西家中堆成山。片中王學圻操著一口老北京腔,一舉手一投足全是戲,將“十三燕”演得精彩萬分,既張揚又謙虛,既想破舊又怕立新,既懷念舊日輝煌又期待新一代崛起,所有矛盾心情呼之欲出。
邱如白癡戲,還是癡人?
□原型:齊如山
□飾演者:孫紅雷
戲外
齊如山是昆弋腔發源地河北高陽縣人,童年時代就養成看戲習慣,后畢業于同文書館,兩次去過歐洲,回到北京后開始研究戲劇,著有《說戲》一書,為汪伯唐(時任北洋政府教育總長)所賞識,并在“正樂育化會”為京劇藝人做過演講,引起會長譚鑫培以及梨園中人的注意。
齊如山原是梅蘭芳的觀眾,看了梅的演出驚為天人,他說梅嗓音圓潤、身段優美、扮相俊秀、擅長做戲,既有天賦又能發揮,“確是一塊好材料”(當時譚鑫培贊美梅蘭芳的話),由此產生捧梅蘭芳的動機。齊梅二人的結識并沒有介紹人,而是通過書信往來而論交的。
齊如山是梅蘭芳的主要“戲袋子”之一,他為梅蘭芳改編舊戲,為梅蘭芳撰寫新編歷史劇劇本,然后梅蘭芳和王幼卿再設計唱腔、動作、表情,幾經排練就可上臺演出。上世紀30年代梅蘭芳訪美演出,劇場背景圖案,以及戲曲說明都是由齊如山一手經辦。梅蘭芳能飲譽世界,齊如山可謂功不可沒。但梅蘭芳在臺前名聲大噪時,齊如山卻始終甘居幕后,不愿拋頭露面。羅癭公曾有這樣的詩句:“梅郎妙舞人爭羨,苦心指授無人見。”這是贊譽齊如山協助梅蘭芳創立“梅派”的功績。
戲內
電影《梅蘭芳》開場不久,邱如白便現身,演講的戲自是還原歷史,在電影中還將其特別設計成梅蘭芳與邱如白的首次見面,梅蘭芳因為來晚了,還被臺上的邱如白責備了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