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園文化和上海是有淵源的”,陳凱歌昨天滬上接受采訪時談了不少《梅蘭芳》和上海的情緣,“也可以說,京滬共同成就了梅蘭芳,所以我希望上海觀眾也能接受這樣一個電影”。
陳凱歌表示,梅蘭芳1912年在袁世凱總統府唱戲的時候已經名滿天下,胡適、蔡元培等新派老派人物都來了,不過第二年首次應邀到上海演出,還是為名生王鳳卿做配角當二牌,茶上了還要自己先喝一口再給王鳳卿端過去,那時候他一點都不紅。不過1915年,梅蘭芳再到上海的時候,已經沒有誰能蓋得過他,風頭都被他壓過去了。陳凱歌表示,舉這個例子是想說明京劇當年也是舊上海的主要娛樂方式,任何一個角兒在上海不紅就不能算真的紅,所以梨園文化和上海是有淵源的,《梅蘭芳》在上海是有群眾基礎的。
陳凱歌說,梅蘭芳壯年的時候移居上海,因為他是一個愛時髦的人,他曾直言不諱地說:“我雖然出生在北京,但上海是我最愛之地。”陳凱歌稱自那時起,上海一直領著中國小資的風潮,因此自己不擔心《梅蘭芳》在上海沒有知音。隨后,陳凱歌強調了上海對于梅蘭芳一生的重要意義,觀眾可以在電影中看到大段梅蘭芳在上海生活的印記。
《無極》之后,很多人認為陳凱歌已遭遇瓶頸。那時,他接到邀請拍攝《梅蘭芳》,很多人都認為這是陳凱歌的一個契機。昨日談到這個話題時,陳凱歌顯得有備而來,“我也不一定比別人拍得更好。”如果沒有遇到《梅蘭芳》,陳凱歌說他也并非沒故事可講。“我有好多題材需要拍。”談到想拍的電影,陳凱歌忽然提起了去世不久的謝晉導演,“我相信,謝晉導演一定是帶著很多遺憾離開的,他一定還有挺多的故事想講,但講不了了,所以我要抓緊!”那下一部會是拍外界傳聞的《趙氏孤兒》嗎?“我很喜歡這個故事,尤其喜歡那個元雜劇的劇本。”陳凱歌說,“但這個故事放在今天這個時代拍,還有好多的問題,不是拿起來就可以做的,得要磨一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