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央視春晚叫板,給全國人民拜年”。11月28日,朝陽區華嚴北里8號院2號樓下,一輛寫有挑釁口號的面包車惹得市民駐足觀看。車主老孟說,要自辦一場草根參加的山寨版春晚。
作為攝像師的草根藝術家老孟,宣稱將在一個可容納千人的酒樓內舉辦山寨版春晚,并在與春晚同步的時段,通過網絡直播。
我看好山寨春晚,不僅在于其將現場觀眾定位為過年不能回家的農民工、大學生朋友;而且尤其難能可貴的是,山寨春晚能夠做到“我家寨門常打開”,演員誠邀民間高人、藝人,特別歡迎民間雜耍、手工藝等絕活。網友可以通過網絡報名參加,并提交音頻、視頻。
山寨春晚稟持來自草根,服務草根,想必也將贏得掌聲和喝彩。把興趣點和聚焦點放在草根身上,正好找準了藝術的發生規律,也恰巧點到了央視孤芳自賞的穴。
顯然,央視春晚的落寞,不是因為他們不努力,而是他們把央視節目弄得太玄乎。央視春晚已然形成了一個寄喜慶熱鬧于奢華歌舞,寓宏大敘事于搞笑幽默的藝術范式,在色彩越來越眩目,陣容越來越豪華的同時,也必將越來越遠離著草根大眾。回顧一下央視春晚走過的歷程,真正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還是來自于基層、為群眾喜聞樂見的節目和演員。有些演員本來就是草根藝術家,如趙本山、潘長江、范偉等。也許不該簡單地說央視排斥草根,但新面孔和新節目常常是好景不長,因為在央視春晚的范模內受到了打磨、刪削、限制和包裝,天長日久,又不免失去草根本色。雖然央視春晚仍然每年到處忙著挑演員選節目,但既定的條條框框已然形成,門禁森嚴孤芳自賞的央視春晚哪里又能對草根藝術和民間藝術之花真正擁有必要的耐心和鑒賞力呢?
本來平庸卻不得不做出獨孤求敗樣子,這是央視春晚的荒誕。現在,山寨春晚來得正是時候,到底其市場沖擊力如何,我們亦將拭目以待。(嚴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