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中影集團的消息稱,《梅蘭芳》在全國范圍投放數字和膠片拷貝共計1400個——比3年前《無極》的470個拷貝紀錄,增加了近千個。原本12月12日全球首映,當得知面臨和12月22日上映的,由著名導演馮小剛執導的《非誠勿擾》爭奪票房時,《梅蘭芳》發行方選擇了回避正面競爭。理性地將首映時間改為12月5日。
賀歲片《梅蘭芳》早就在開拍前就被頻頻推至閃光燈前,成為億萬觀眾備受期待的一部大戲。《梅蘭芳》之所以如此受到關注,除了京劇大師梅蘭芳的個人魅力,更多的觀眾和媒體關心的也許是站在影片幕后的那個摔了跟頭的人)——陳凱歌,大家都想看他如何借《梅蘭芳》咸魚翻身。橫在陳凱歌眼前的是5座大山,可以這么說,陳凱歌處理好了,那么,他就會再次成為英雄。成敗與否,12月5日揭曉。
1、《無極》的詛咒
2007年7月,《梅蘭芳》以“中國式大片”的架勢開拍,帶著《霸王別姬》的光環,飽受《無極》的惡評,《梅蘭芳》被看作陳凱歌的“翻身之作”。三年之后,陳凱歌再度出山,推出文藝大戲《梅蘭芳》,首當其沖的一個困境就是如何面對《無極》給他帶來的影響。三年前前陳凱歌走商業之路拍攝大片《無極》引發了“饅頭的血案”令觀眾記憶猶新,蟄伏三年之后,如今已頭發斑白的陳凱歌借《梅蘭芳》重出江湖,是偶然還是有意為之,只有他自己才清楚。
陳凱歌說:“不是矯情地說,在接觸梅先生的材料時,似乎栩栩如生看到他這個人,讓我感覺到:他有可以讓我們學到東西的地方,不然的話他不會在1930年冒著那么大的風險去美國,成功失敗在一線之間,他就敢去,他把自己放在最后來考慮。所以我們做一個電影是否也應該把我們放在最后呢?把大家、把別人放在前面。如果是這樣的情形的話,我大概也不會有這么多負擔,那么多的得失之心。”
“拍一部電影怎么可能不在乎觀眾給予的評價呢,一定是在乎的,但是我們長大成人以后對事情都會有一個自己的判斷,倘若不是這樣的話,那么你在一個大家可以暢所欲言的時代,你怎么去判斷一部電影的價值呢?還是要靠你自己。”
雖然眾人都認為《無極》會給陳凱歌帶來苦悶,不過,他自己卻否認。“我沒有太大的苦悶,一定程度上我覺得我很感激。從我第一部電影到現在,這么多年了我還能以這樣的精力、思維、規模去拍我想拍的電影,我還不該感激么?”
2、《霸王別姬》的高度
1998年,導演丁蔭楠曾想拍《梅蘭芳》,他要把《梅蘭芳》作為“歷史文化名人電影系列”首部曲。丁版電影劇本是根據青年女作家李伶伶的傳記小說 《梅蘭芳全傳》改編的,電影局也通過了審查,但3年多過去,電影一直未能開拍。
梅蘭芳兒子梅紹武寫了一個20萬字的文學劇本,梅家后代一直希望有人拍出《梅蘭芳》,他們心目中的導演是關錦鵬。但3個月后,關錦鵬宣告退出。
陳凱歌是梅家看中的第二位導演,梅葆玖公開表示愿意無償給陳凱歌提供各種資料。
這些資料讓陳凱歌發現了一個讓他意外的梅蘭芳,原來梅蘭芳是 “思想前衛的80后新青年”,有著“被綁架的人生”,“戴著紙枷鎖卻終生自由的人”。
2007年7月,《梅蘭芳》以“中國式大片”的架勢開拍。
有人說,陳凱歌拍《梅蘭芳》吃力不討好,因為拍好了,也很難超越《霸王別姬》,即便超過了《霸王別姬》,大家也會說這是陳凱歌本來就擅長的題材。拍不好,還扇了自己一耳光。那為什么還要接這部電影呢?陳凱歌到底是怎么考慮的,這也令人好奇。由于拍戲還要考慮梅蘭芳家人的想法,陳凱歌還需要小心為之。
另外,在很多觀眾心目中,梅蘭芳可能就像國粹京劇一樣,好是好,不過有距離。陳凱歌怎么拉近觀眾與梅蘭芳的距離,給觀眾一個怎樣的梅蘭芳,這也是極其有難度的。說陳凱歌如履薄冰一點都不過分。
不過,陳凱歌顯然已作了準備。他說戲中的“梅蘭芳充滿了活力,年輕美貌,是時代先鋒”。這倒挺有新意的。
3、票房的困境
《梅蘭芳》的投資方是中影集團北京電影制片廠、中環國際娛樂和英皇電影。從投資方的角度看,投資方決定聘用陳凱歌為該片導演時,如果陳凱歌提前告訴投資方票房沒保障,相信投資方早就另請高明了。
一部影片的票房是否有保證,相信誰也不如導演有發言權。“大家辛苦工作3年,如果只為票房這一個期待,那這3年是不值得的。有些電影不是拍給自己的,不是自娛自樂的,不能只關注票房得失。”11月13日,導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