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鴻水
針對今年文化部剛剛出臺的《營業性演出管理條例實施細則(征求意見稿)》中規定營業性演出不得假唱,中央電視臺2009年春節聯歡晚會總策劃、總撰稿、總協調秦新民表示,2009年的春晚將都是“真唱”。
作為晚會類節目的“帶頭大哥”,央視春晚的收視率是毋庸置疑的,每年就那么一次,很多歌手都指望在央視春晚的舞臺上露一下臉,然后全國走穴也能賣個好價錢,這就是為什么有那么多歌手擠破了腦袋,還別說打義工,就是倒貼錢也要上央視春晚根本原因了。也正是央視春晚的這種影響力和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所以,對于節目的要求就比較高,這要求一高,甚至上升到“國家形象”,就是誰當導演也不敢馬虎。于是,一切為了節目的需要,“帶頭大哥”央視春晚一路走來著實不容易。
因為歷年來,央視春晚的舞臺上都是假唱成風,以至于,歌手在舞臺上多半是裝飾物,即便是有些歌手真唱,那也是少得可憐。從鴻水的個人角度來說,針對文化部出臺的“征求意見稿”央視春晚的對策無疑是沒有問題的,但是要是全部要求歌手真唱,這還真不是一般的難度。我覺得有可行性,但不太靠譜,除非央視春晚的總導演有置于死地而后生決心,而且臺領導也勇于承擔因為真唱而導致的節目出現瑕疵的后果。
講究完美,力求整個節目不出現一絲一毫的紕漏是不現實的,我們說瑕不掩瑜,真正的經得起考驗的不是節目的完美性,而是很多節目的臨場發揮以及某些瑕疵造就了某些節目的經典。刻意地強調完美,反而使得很多創新擱淺,甚多真正完美的東西變得并不完美。
其實,每年央視春晚都喊要“真唱”,但是,有很多歌手根本沒有實力站在那個舞臺上真唱,只要一真唱就完蛋。所以,喊到最后,春晚節目組為了保障春晚整體節目的完整性、完美性等等諸多理由,或者一句話,為了節目需要,他們哪一年也沒有做到全部真唱。記得2005年,郎昆任總導演,郎昆是音樂劇專業畢業的,對于音樂有著強烈的真唱要求,但是,到了最后,也不得不個別真唱,大部分假唱。
記得,有一年,具體忘了哪一年,應該是1999年,央視還真唱了一次,結果,第二天就有不少媒體報道,說這不行,效果太差了。在1999年之前,央視春晚的歌手演唱全部是假唱,在之后,央視春晚在真唱和假唱問題上沒有主見,搖擺不定,于是,我們看到的春晚,有實力的歌手那就真唱,沒有實力的歌手那就假唱,有些老藝術家也是假唱,新歌手更是一假到底,特別是一些世界著名的影視明星上臺,只假不真,連節目中的一些掌聲都是有人領掌。后來我還采訪了音樂人高曉松等等,他們均表示,真唱的效果不理想,但是一個好的開始。結果,第二年,這種好的開始就沒有得到延續。
鴻水認為,不是央視春晚不敢假唱,而且,一旦假唱出現瑕疵誰來承擔責任?某些領導恐怕不會主動擔責,而總導演想得最多的是如何將這一臺節目不出現問題地進行完畢,完成任務,他們也不想因為改革創新,甚至對前者形成的一貫做法進行顛覆性實驗,別說節目不允許,就是臺里領導也不允許。對于一臺節目,他們給予了太過“黨性”要求,這使得本來娛樂性的晚會,戴上了更多政治性的色彩。如果把禁止假唱當作一項政治性工作來做,帶頭大哥或許能夠說到做到,否則,不靠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