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有了《奮斗》電視劇,開始知道鏡子里的自己到底什么樣了。80后,用北京話說,還不深的一代,正在成長著。一部分把握住了機會,成長的還不錯,成為新一代的寵兒;一部分,應該說相當一部分還在混。
昨天看報紙,說今年的應屆畢業生薪金期望降2成,這可是在物價飛漲的情況下降的。現實如此,時間飛逝,2年,3年,5年后,這批“新人”分三類,陸濤、夏琳、米萊那樣覺得自己條件不錯,作(zuo 四聲)的有;向南、楊曉蕓這種閃婚、閃離族還有;不滿足給人打工,愣自己當自己老板,喜歡撲騰,像華子那樣的也會有。中夾雜著情情愛愛,磕磕絆絆,這好像就是80后的符號。只是,這個過程中,“奮斗”是永遠的主題。
為什么要“奮斗”?因為80后只能奮斗:父母上大學的時候不要錢,我們從幼兒園就開始交學費;父母是鐵飯碗,到退休還能被譽為“為革命工作辛苦了一輩子”,我們工作從父母的兒女直接“降輩”成孫子;父母就算從16塊錢掙起,但房子是分的,我們不吃不喝每月能攢夠1平米是不是事實?所以說,我們愛看《奮斗》,不管“陸濤”這角色靠不靠譜,總歸80后也有富翁,不管是電視劇還是話劇,或者今后的續集,我們還會看。而且80后劇看的人會越來越多,就像我們也看《金婚》啥的。現在的長輩說我們太前衛,不知道我們的后代看《奮斗》會不會又覺得我們太老土。。。
今天看了《奮斗》話劇版,有點興奮。因為這劇開始相當靠譜了。靠譜的原因是本劇沒有太突出“陸濤”的華麗,“向南”成了不折不扣的主角。盡管,按照演員的出場時間和謝幕順序 “陸濤”還是男一號的地位。但是,從演出情況到謝幕時的掌聲,袁成杰飾演的“向南”和于莎莎飾演“楊曉蕓”都是最出彩的。
“楊曉蕓”之所以成功,是因為模仿的好。我身邊的朋友一再說:太像了,跟電視劇里的一模一樣。所以說,于莎莎的掌聲一半應該屬于李小璐。當然,沒想到于莎莎能這么出彩。因為“楊曉蕓”的性格和行為特點本身就在話劇舞臺上很吃香。所以說,于莎莎的哨子吹的也相當成功。
最讓博主驚喜的是“向南”:袁成杰。沒想到他能把80后的特質演的那么真實,把“向南”演得那么幽默,把角色重新塑造的那么成功。用一句話,你看袁成杰演得“向南”,會忘記文章。這對于任何一個演員都是十分不易的。就像我們看《戀愛的犀牛》,99版的我們始終不能忘懷,但是新版的也讓我們對新演員豎起大拇指。劇本好是一方面,演員的塑造也很重要。不然,《戀愛的犀牛》怎么能演上千場都滿員呢。一個好劇本加一組好演員是根本。
但《奮斗》話劇不同,一兩個角色的精彩成就不了一部戲的經典。特別是“陸濤”扮演者張曉晨。整場的戲不倫不類,不溫不火。前,沒有80后大男孩的陽光,后,沒有有錢公子哥的氣派,中間,也沒有夾在兩個女人間的感情痛楚。里里外外,就是一個毫無性格,混混沌沌,無激情,無斗志的昏角。
假裝潛水認為,之前一直爭論“向南”到底應該魏晨演還是袁成杰演的話題可以到此結束。盡管,樂橙都知道博主也是半個橙子。但是,咱說話也得靠譜。魏晨失去這么出彩的角色絕對是巨大的損失,你們看過就知道了。但是以袁成杰的表現,恐怕再讓導演改角是不可能了。倒是“陸濤”這個角色更適合魏晨。一是聽說魏晨還有進組的可能,二是整場張曉晨飾演的“陸濤”效果最差,說不好聽點,拖了整劇的后腿,三是,袁成杰的表現幾乎無可挑剔。
所以說,導演要不就換演員,要不就給“陸濤”改改戲,最最最起碼,張曉晨的戲路要調整。不然,不但毀了張曉晨,更毀了“陸濤”。要知道,一部劇男一號的地位還是非常重要的,包括“夏琳”,表現的都太一般了。整部戲,都是二號、三號角色撐局面,最后再加上四號角色“豬頭”的靈光一現,這劇就變味了。就好比《戀愛的犀牛》,你看完覺得“馬路”是最“沒戲”,什么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