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花木蘭》、《功夫熊貓》,到當下炙手可熱的《木乃伊3》,大量的中國元素被添加到電影當中。中國,西方人眼中這片神秘的土地,在好萊塢的電影人的手中,被發掘出了新的影視價值:奇幻的故事、文化的奇觀、異域的風情,都成為好萊塢吸引眼球的工具。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借給他國使用未嘗不可,但是好萊塢對中國元素的使用,完全是按照他們的想象,對中國文化進行獵奇式的摘取,甚至有些還歪曲了中國文化的本來面目。
先來看看《功夫熊貓》這部勵志動畫片,熊貓笨拙的樣子,不禁讓人想起了美國電影的“阿甘”,他們都同樣具有堅強的信念,因為機緣巧合或者是命中注定而做到了正常人不能做到的事,成為英雄。影片從場景到故事尚且保留了中國味道——熊貓、功夫、筷子、武林大會、鞭炮、師傅、瓷花瓶、電影音樂。。。。。。乃至“豆腐”的發音,都用它的中國拼音的叫法,而非“bean curd”。貌似很中國,很地道。但是我們看看整個“熊貓”的內涵是什么?一個小人物的成功故事,類比一下,熊貓就是一個動畫片版的蝙蝠俠。
如果說熊貓的勵志精神是無國界的,中國美國一般同,那么《木乃伊3》完全是用中國的瓶子裝美國的酒。李連杰的形象全毀,再也不是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方世玉、嫉惡如仇的洪熙官、或身負天下大義的無名。倒不是說里李連杰不能演反派,但是除了開片和結尾他能有點人的面目外,其他時刻,要不滿臉掉渣,要不就是等著奧特曼來打的怪獸。在“秦始皇”復生的畫面中,好不容易看到李大哥在中水的三張臉,不禁呼喚,你還是“復活”吧,為看大哥重新做人的樣子,我連正義的立場都不要了。一個習中國武術出身,因中國氣韻走紅,拍過那么多有中國文化內涵的了李連杰尚且被糟蹋成這樣,那么“金木水火土”這種虛擬的元素在手中可以把玩也就不是怪事了,秦始皇重生統治世界的這種好萊塢式的假設也不值得大驚小怪了。酒是美國的,瓶子也被做成了可樂的造型,剩下可以叫做“中國”的恐怕只有一個標簽了。
盡管很多聲音也在批《木乃伊3》,但是《木乃伊3》的票房還是令人嘆為觀止。好萊塢憑借其強大的影響力,無論怎樣歪曲別國的文化(這種事情屢見不鮮,比如《圣女貞德》、《埃及艷后》),買單的人都絡繹不絕。這是因為美國文化的強勢,還是好萊塢電影工業的強大?亦或兩者都有之。
為什么如此歪曲中國歷史文化的電影能如此賣座?反觀中國的電影,中國電影工業這兩年頗有起色,《赤壁》、《集結號》這樣的大片票房成績都不錯,《瘋狂的石頭》、《雞犬不寧》等小片也偶有黑馬,但跟強大的好萊塢相比,咱們的本土電影還是無法抗衡,每年的暑期檔和賀歲檔還是被《加勒比海盜》、《變形金剛》、《007》這樣的好萊塢大片占據,難道我們就這樣眼睜睜地看著本土市場被好萊塢大片攻城掠地嗎?咱們中國的元素只能等著好萊塢來濫用,而我們作為文化產業從業者的一員卻束手無策嗎?作為中國人的我們,為什么擁有5000年的文化寶藏,卻沒有好好開掘?是產業的的問題,體制的問題,還是意識的問題?中國電影和好萊塢的差距到底有多遠?我們怎么樣才能迎頭趕上?這時我又想到了我的《狀元》,采用時尚中國風的《狀元》有沒有深刻地理解中國文化?有沒有將中國文化很好地運用到歌曲中去?一陣反思,一夜輾轉,思考良久,終于可以撫胸長嘆:在真實的,積極的運用中國元素這一點上,貌似我做得比好萊塢好一點!!!《狀元》立意取材于中國,積極的精神面貌符合這個民族奮發向上的追求,歌詞里中國古詞曲牌的運用更是具有中國味道,配器上運用了中國傳統樂器的元素。這也算我們新一代歌手為弘揚中國民族文化作的一點點事情吧!前面的問題,希望不是“天問”,我相信,通過咱們文化產業從業者的努力,中國的文化產業不會停滯不前,這種前進,不論是狂飆突進式還是和風細雨式,都是咱們文化產業的希望。
作為在這個產業鏈中的一份子,我清醒地意識到只有每一個獨立的個體不斷提高自己才能夠有一天提高這個行業,縮短或趕上存在的差距。那就從我做起吧!再有幾天我北大的文化產業研究生課程就要開學了,也終于有機會可以向中國業內頂尖的導師們討教學習了,我興奮不已!希望抓緊一切在校的寶貴時間學習更多的知識,經驗,對自己從事的行業有一個更新更高的認識,將來有一天可以為這個行業可以做一點事情,這也是我的心愿,更是我的目標。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們中國人會做得更好!
文:杭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