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立于2003年的中國獨立影像年展(CIFF),今年已舉辦至第五屆,近日,CIFF在南京大學、東南大學等高校舉行了60多場公開放映,由王小帥、田原、李康生、朱其、郝建組成的終評委員會從中評選出CIFF大獎、評委會獎、學生短片獎三個獎項,其中CIFF大獎被北京導演彭韜奪得,實驗短片獎因“闡釋過度、畫蛇添足”的硬傷,空缺不授。
第五屆中國獨立影像年度展自創立起,就定點于南京舉行,今年的展映活動繼續在大學校園內進行,南京的四個展映場地分別為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南京視覺藝術學院和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所用空間是教室和教工活動中心。由于場地分散,看完所有展映影片并非易事,評委之間笑稱“看一年電影的力氣,在五天間全部花掉了”。
為期五天的展映活動,分CIFF劇情片競賽單元、學生短片競賽單元和實驗短片競賽單元以及“廣闊天地”展映單元進行。經過五天的放映活動,評審委員會決定將CIFF最高獎授予《血蟬》。《血蟬》講述的是駱江和桂花夫婦買了一個名叫小蛾子的十一歲女孩,在街上乞討,為他們賺錢并最終出逃的故事。終評委員會認為:“導演用一個被動、受人擺布的女孩的遭遇串聯起一系列人物的事件,相對準確地把握了邊緣人群以及相關群落的生存現實,呈現了當下中國某些人性狀態。”
CIFF的評委會獎和最佳學生短片獎分別被《街口》和《七號病房》獲得,兩部影片的導演王晶、張天輝均就讀于北京電影學院,他們和《血蟬》的導演彭韜各獲一座拳頭造型的獎杯,以及獎金。評選委員會表示,他們希望年輕的創作者能從握緊的拳頭中獲得力量,“當你們為下一步新片尋找資金時,你們可以拿出這個拳頭,告訴他們自己的實力和力量。”除此之外,此次評審委員會還為《美食村》增設CIFF“評委會特別推介獎”,對其脫離了過去十年“縣城電影”影像美學的支持和贊賞。
“田里收的麥子每年都是一樣的”
和往屆一樣,第五屆中國獨立影像年度展以民間贊助為主要活動基金,南京藝術家李繼開為獨立影展捐贈了一幅畫作。影展藝術總監張獻民稱,影展剛開始時只有幾千塊錢的資助,后來漲到了幾萬,現在已經有了幾十萬的資金支持,但是這并不會改變獨立影展作為一個沒有紅地毯和盛裝、沒有鮮花和香檳的電影聚會。
獨立影展舉行的五年間,也在發生變化,“影展已經從電影學院畢業生作品展發展成一個正規化的、具有影響力的電影活動,不再需要為獨立影像的數量和質量過于擔心”,作為影展發起人之一的曹愷認為,中國獨立影像的創作群已經在更為廣闊的層面上鋪展開來,其中包括各個年齡層和各個文化領域的橫向跨入。
有不少學生指責影展的寒酸,張獻民說,“無論影展以后的規模怎么擴大,寒酸會作為一個原則,一直堅持下去。”
初評評委、南京藝術學院傳媒學院廣播電視藝術系主任王方從第一屆開始就參與影展工作,王方說,從去年開始,參展影片在技術上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是在題材上還是顯得狹窄。今年的劇情片以關注中國縣城以下一級的普通人的現實生活居多,和紀錄片人相比,劇情片導演更容易將獨立作為一個標簽。“在評選的整個過程中我們一直在討論這個問題,獨立影展不應該是一個標簽,一個圈子的趣味和自我欣賞,不應該是自己玩的反對派游戲。”
此次影展期間,有批評者認為影展的展映影片習慣性地關注妓女、下崗工人以及社會邊緣人群,不過對于這一問題,影展藝術總監通過影展期間每日出版的《場刊》表示,“只要妓女和下崗者還在以10年前的方式生活和工作,為什么我們要期待以所謂新的方式拍攝他們?田里收上的麥子每年都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