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記者張曉 昨天,市民唐先生和同事們一起參加了公司組織的捐款活動,一心想為汶川地震災區奉獻愛心的他,鄭重地往募捐箱里投了600元錢。沒想到,隨后發生的事情讓卻他百思不得其解。
個案:
百元愛心款遭退回
捐款活動結束后,負責捐款統計的一位同事拿著一張百元大鈔找到了唐先生,并悄悄地說:“小唐,你怎么這么不懂事!公司領導最多的才捐500元,你卻捐600元?”看著同事意味深長的表情,他恍然大悟,自己捐款數額比領導的多,違反了職場潛規則。
“我只是想表達一份自己的愛心,為災區人民盡一份綿薄之力!大災面前,人人都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這個時候怎么還有心思玩潛規則呢?”拿著被退回的100元愛心款,唐先生心里十分郁悶。
無奈:
槍打出頭鳥嘛
李女士是昆明的一名普通公務員。地震發生后,她所在的單位也組織了愛心捐款。談及捐款數額時,她說:“和同事們一樣,一人捐兩百。”
至于是否要和領導的捐款拉開差距,李女士說:“這個是常識了,肯定不能比領導捐得多呀。不僅捐款,其他事情上也要注意,不能和領導平起平坐。畢竟人在職場,不得不注意這些細節啊。大家都習慣了,槍打出頭鳥嘛!”
李女士也表示,若在單位考慮到潛規則而捐得比較少,她會到社會指定捐助點再捐一些。“畢竟是一種愛心的表達嘛,并不是非得在單位捐才行。”
應對:
到公共募捐點捐款
在云南省紅十字會金碧廣場捐助點,記者遇到了帶著員工一起過來捐款的某私企總經理向先生。他帶頭往募捐箱里投入了500元后,員工們也紛紛慷慨解囊,獻上愛心。
接受采訪時,向先生解釋說:“公司就在華爾頓大廈,離這里很近,平時大家都忙,趁中午休息時我把他們帶過來捐款。這樣一來方便快捷不影響工作,二來也能避免許多麻煩……”
捐款完畢,向先生請捐助點工作人員開具了一張正規收據,上面記錄著公司所有員工的捐款總額,還一起在募捐箱前合影留念后才離開。
觀點:
潛規則褻瀆了愛心
云南大學新聞系主任單曉紅認為,職場人際關系比較復雜和微妙,存在這樣的一些潛規則可以理解,很多人甚至把它當作是情商高低的一種判斷標準。其實這次地震改變了很多人的價值觀,包括我們對人生的各種思考。和這些思考相比,這些潛規則就變得不重要了。
現在,很多網友對網上公布的明星捐款數額進行排名比較,誰捐得少了就會被議論一番。單主任表示,這其實也是不值得提倡的行為,捐款表達的是一種情誼,不論多少都是愛心的表達。“進行排名、議論或考慮各種潛規則,都是對真誠愛心的一種褻瀆。”
北京大學管理學博士刀福東先生認為,職場潛規則屬于一種制度文化,大家不會明白地說出來,但確實存在于現實生活中。對現代社會來說,尤其是參加這樣的愛心捐助活動,不應該再帶著這些有功利色彩的潛規則來看待捐款的數額問題。“這是一種不計回報的公益行為,不應拿來評比或套入所謂的潛規則。”
記者手記
別讓愛心臣服
中庸文化深深地影響著我們每一個人,這樣的文化告訴大家要自覺地進行自我修養、自我監督,共創“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的“太平和合”境界。其主要原則有三條:一是慎獨自修,二是忠恕寬容,三是至誠盡性。
顯然,現代社會很多人都已把第一條原則修煉至“爐火純青”的地步。很多時候,為了明哲保身,我們會不斷提醒自己:不可和領導平起平坐,槍打出頭鳥。
但是,更多時候我們忘記了中庸之道的第二條原則,也就是“忠恕寬容”。
這一原則要求人們將心比心,互相諒解、互相關心,并行而不相悖。平時生活中,無論領導與員工之間,還是同事之間,凡事將心比心、互相體諒應是一種自然的行為。
何況,現在我們面對的是地震災區渴望得到救助的同胞們,我們的捐款本意都是要表達一份關懷,若這種時候繼續修煉職場潛規則就顯得太不合時宜,也十分不近人情。
希望我們身邊少一些無聊的潛規則,多一些相互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