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中國娛樂網!
茱麗葉畢諾許和侯孝賢協作「紅氣球」,發現自己的不同可能。
侯孝賢電影向來講究生活氣味,即使遠赴巴黎拍攝的「紅氣球」也一樣「來真的」。不但片中租屋糾紛情節是制片兼編劇佛杭蘇瓦馬格林曾碰到的狀況,戲里的調音師、搬鋼琴工也是真的。由于一切彷佛真實發生,讓影后級的茱麗葉畢諾許和侯孝賢協作有如開一扇窗,看到另一種風景,她甚至半開玩笑地形容,好像經歷一次很棒的性高潮。
茱麗葉畢諾許曾在接受「芝加哥論壇報」訪問時,形容和侯孝賢協作「紅氣球」有如經歷很棒的性高潮,讓她發現從不知道的另一種自己。侯孝賢說,他可以理解自己的拍片方式確實讓茱麗葉畢諾許產生很大的沖擊,因為她過去都是從劇本中查找表演靈感,到了「紅氣球」卻得在真實生活氛圍里查找施力點,所以是種全新經驗。
在拍「紅氣球」前,侯孝賢曾和茱麗葉畢諾許吃過3次飯,討論片中從事偶劇表演、教學任務的單親媽媽角色。畢諾許為了改變以往的形象,主動建議將頭發染成金色,還到偶劇團上課、接受聲音訓練,按照偶劇團改寫的「張生煮海」劇本練習各種偶劇角色聲音,玩得不亦樂乎。
至于片中扮演畢諾許兒子的小男孩西蒙,雖然沒有演戲經驗,但因本來就和畢諾許認識,所以兩人戲里、戲外都像母子,侯孝賢也順著西蒙的特色讓他的搞笑功力自然發揮,跟著他平日打電動、學鋼琴、柔道、踢足球等生活節奏走。
為了配合侯孝賢拍攝「紅氣球」,奧塞美術館不但出借該館的屋頂,還找出一幅有紅氣球的館藏名畫「氣球」。原本該畫要到東京借展,還因為拍片暫緩發送國。
「紅氣球」曾是法國導演艾伯特拉莫里斯在1956年的經典短片,半世紀后,侯孝賢的「紅氣球」則成了老靈魂的象征,來到21世紀的巴黎看著一切不斷改變、不斷錯失。